【英語的世界】
我:你有成績單嗎?爸爸公司可以申請獎學金。
哥:成績都在線上,可以去看一下有沒有達到申請標準。
我:我看了。
哥:可以申請嗎?
我:可以。你的英文成績變化這麼大?
哥:讓自己生活在英語世界就這樣了。
我: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高二開學,在爸爸申請獎學金提醒下,我終於上網查看哥哥成績。
哥哥的學業沒有讓人操心的地方,我對他的成績很無感,因為他常常哀號他的英文,所以我有記住英文不好這件事。
沒想到經過一年,他的英文成績已從平均左右,提升到遠高於平均,雖然跟極端值同學還是無法相比,但進步已是明顯。
對於我的驚異,哥哥很淡定,他覺得尚未成功,仍需再努力。但他還是很好心的告訴我訣竅:就是讓自己生活在英語世界裡。
搭捷運時聽英文廣播、走路看英文路標、逛博物館時只看英文簡介、上網查資料儘量看英文,讀英文小說,在家裡說話用英文(難怪我跟他講話時,他常用英文回答)...,即使在中文環境,他還是有辦法讓自己生活在英語世界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常思考「缺乏」的意義,發現不足其實是好的,因為缺乏,才有動力在有限資源裡設法,運用想像、找到出路,讓自己達到目標。
哥哥和弟弟小學前不識字,連注音都認不全,要看書只能請家人唸,書本太有吸引力,就好想認識字,所以上小學開始學注音,他們認真投入,期待可以很快自己讀書(類似的情況在國中時再度重演,為了第一時間看到英美小說,拼命強化英文讀原文小說)--這是來自「識字缺乏」的渴望所衍生熱情。
弟弟國文總是很難得高分,他認為應該走進古人的心理世界以真正理解文意,所以他讀了一本又一本的書--這是來自「分數缺乏」的閱讀拓展(這次模擬考,國文終於突破以往,在飄搖中,莫名其妙達到有始以來的高峰,雖然弟弟說都是猜對的...)。
還有哥哥的英語提升期待,因為英語環境的缺乏,所以他運用想像力讓自己身處英語世界。
成長過中這些「缺乏」,並沒有帶來落後或自卑,反而激發出新的動力與熱情,為自己的達標找到出路。
所以,看到孩子的不足時,幫他規劃補強的方式不是唯一選擇,讓他感受到缺乏,為了補足缺乏所產生的渴望,也許會帶動我們意想不到的改變。
*圖:五年前在八煙野溪觀察水中生物。不完美的環境,一樣有活躍其間的生物,就如同孩子成長過中的各式缺乏,只要找到適應之道,一樣可以長得又好又快。